中新社內蒙古分社 • 正文
 內蒙古風情

呼和浩特新城區(qū):“老外”點贊的“好City”

2024年09月27日 15:27   來源: 中新網內蒙古新聞

  中新網內蒙古新聞9月27日電(梁良)一座宜居宜游宜業(yè)的魅力城市,承載著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向往。時下,漫步呼和浩特新城區(qū)城鄉(xiāng),整潔雅致的大街小巷、便捷舒適的公共設施、安心宜居的生活環(huán)境……不僅讓本地市民感受著城市的美麗蛻變,更讓來到這里的外籍人士贊嘆著“中國變化”。

  人間煙火,其來自有。隨著共建“一帶一路”不斷推進,在呼和浩特這座北方城市生活的外國人也越來越多,在他們的眼中,呼和浩特是座有著“日新月異”變化的“Well-Being City”。

  剛來呼和浩特從事英文教學工作的南非人Gees遇到了一個突發(fā)問題,他的銀行卡疑似被盜刷了,可是中文不好的他怎么也說不明白自己遇到的情況。情急之下,Gees想到了在中國有句話叫“有困難,找警察!庇谑撬s忙報了警。

  接到報警的新城區(qū)公安分局東河派出所的干警立即趕往現場,在了解到事情經過后,民警用自己的“散裝”英語連比帶劃地告訴Gees,是因為他的手機購物軟件開啟了免密支付導致的銀行卡支出,并不是銀行卡被盜刷了。民警還幫助Gees在銀行調取銀行卡流水并修改了支付方式。

  “我的中文太糟糕了,也不太理解銀行卡內的錢財為什么會不明‘消失’,太感謝這里的警察的幫助了!闭f著,Gees便握著民警的手連聲道謝。“你們真的溫暖到我了!”

  當民警們告訴Gees,在呼和浩特、在新城區(qū),像他們這樣的民警還有很多很多,Gees感慨道:“O my god,難怪我身邊的人都這么幸福,原來他們有這么多守護者,我想要在這里安家!”

  已經來呼和浩特定居18年的白俄羅斯人奧莉佳總是會用“日新月異”向她家鄉(xiāng)的親人介紹這里的變化。

  今年42歲的奧莉佳,2006年研究生畢業(yè)后便來到呼和浩特生活,現在她是呼和浩特市職業(yè)技術學院的一名音樂老師。

  “記得我剛來的那幾年,我們住的‘老破小’總會因為沒有人管而發(fā)愁下水道堵塞、暖氣不熱這些煩人的小問題!眾W莉佳回憶起呼和浩特給她的初印象并不是十分美好,“當時在呼和浩特的外國人不是很多,所以大家總會抱著異樣的眼光,這讓我很別扭,好像我并不屬于這里!

  “隨著時間流逝,一切都在改變!眾W莉佳細數起了這些她身邊的新變化,“事實上不僅是我住的小區(qū),這座城市也在用‘中國速度’變得越來越美,越來越好!”奧莉佳笑著說道,她的笑容里是滿滿的幸福。

  “你知道我最開心的事是什么嗎?”奧莉佳神秘的對記者說道,“我最開心的是我的鄰居們對我非常友好,我就像他們的親人、朋友一樣,跟他們打招呼,甚至被邀請去社區(qū)里跟他們一起過中秋!

  奧莉佳說當她去附近市場買菜時,那些熟識的商戶會向老友一樣對她照顧有加,“他們會給我挑最好的蔬菜水果,我覺得他們好像我的親人,我越來越喜歡這里了。”

  來自伊朗的穆爾卡扎伊則對呼和浩特人對他的稱謂變化深有感觸!3年前初到呼和浩特,走在大街上人們對我指指點點,很明顯他們對我這個外貌與本地人差異很大的外國人感到很好奇。而且在很多場合他們都沒有跟我交流過,就給我安了一個名字叫‘老外’!蹦聽柨ㄔ琳f。

  “這種稱謂讓人尷尬,但是一次經歷讓我徹底喜歡上了呼和浩特。有一天我妻子生病了,正當我不知所措的時候,新城區(qū)社區(qū)的工作人員正好路過我家,是他們帶我們去了醫(yī)院,還幫我們辦理了住院手續(xù)。到了醫(yī)院,許多不相識的人給了我們不同程度的幫助,他們與我從未謀面,但是每個人都不再叫我‘老外’,而是‘朋友’!”穆爾卡扎伊欣慰地說道。

  “雖然只是稱謂的變化,但讓我感覺到了呼和浩特處處充滿著濃濃的善意,城市的包容性與開放性也從這些細微的表現中體現出來,而這正是吸引人才、游客的強大感染力!(完)

編輯:烏婭娜
圖片新聞
  • 華能北方“溫暖工程”讓幸福升溫
  • 內蒙古阿拉善:多措并舉促草原休養(yǎng)生息
  • 我國首個跨省區(qū)特高壓綠電交易項目達成
  • “消保縣域行”專項宣傳活動在察右后旗舉行
  • 內蒙古森工集團9個中層崗位開展競爭上崗
  • 內蒙古移動捐贈“多媒體教室”點亮鄉(xiāng)村振興教育夢