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新社內蒙古分社 • 正文
 今日要聞

探訪草原春運線上的5人“小班組”

2024年02月08日 16:24   來源: 中國新聞網(wǎng)

  中新網(wǎng)通遼2月7日電 題:探訪草原春運線上的5人“小班組”

  作者 張瑋 美麗

  7時30分,科爾沁草原寒風凜冽,氣溫跌破-25℃,內蒙古自治區(qū)霍林郭勒市珠斯花站運轉二班調車組,調車長楊朔和4名調車員一起來到車站會議室,參加班前點名會。

  珠斯花站位于霍林郭勒市境內,是通(通遼)霍(霍林郭勒)線上的一個二等區(qū)段站。該站運轉二班調車組共有5名調車員,負責列車解體、編組,還要兼顧旅客列車上水等工作任務。

  楊朔告訴記者,通霍鐵路是內蒙古煤炭外運的重要通道,保障著內蒙古東部地區(qū)和遼、吉兩省共計58家電廠發(fā)電供暖的用煤需求!爸樗够ㄕ救站k理接發(fā)列車超100列,每年途經(jīng)珠斯花站運出煤炭約8000萬噸!

  這不是楊朔在鐵路線上過的第一個春節(jié),5年的工作經(jīng)驗已經(jīng)讓他熟練地應對春運帶來的繁忙。

  在調車組工作室內,楊朔一邊檢查工具備品情況,一邊向記者說,作為一名調車場上的“指揮官”,他不能有半點疏忽。“安全,是重中之重。”

  “每一批計劃都要做到了如指掌,分工要安排合理,逐條把作業(yè)目的、注意事項講清,帶著大家一起,安全及時完成好每一批調車作業(yè)任務!睏钏啡缡钦f。

  8時30分,在楊朔的帶領下,班組的同事們開始忙碌起來。接班后的第一批作業(yè)任務,是將兩個57節(jié)的運煤車組,組合連接在一起。

  寒風中,長長的貨物列車一眼望不到頭。記者跟著“小班組”走在布滿石渣的軌道間,低頭、彎腰,鉆到車底檢查車鉤是否連掛妥當、手制動機是否松動,時不時還要扒車廂、跨車輛,在一節(jié)一節(jié)車廂連接處鉆進鉆出,提車鉤、摘軟管……才走了一會兒,車底和車廂連接處穿過的寒風讓記者直打冷顫,手腳凍得發(fā)麻。

  一趟列車走下來,上百次的低頭彎腰讓記者眼冒金星,腰更是直不起來。而一旁的楊朔雖然穿著厚厚的棉衣,身上還掛著不少作業(yè)工具,但穿梭在車廂間卻步伐矯健,大約用了一個小時就完成組合連接。

  在許多人眼里,調車員這個職業(yè)“最臟、最累、最苦、最險”!柏撠煵鸾、重組火車的調車員被稱為‘鉤子手’,手提鐵鉤拆解車輛,再把它們送到各自的編組線上!睏钏氛Z氣輕松,但高強度的任務和精細的工作流程卻一點不馬虎。

  楊朔嚴肅地說,在列車拆解時,需要班組幾個人緊密配合,任何一個環(huán)節(jié)稍有不慎就會造成失誤甚至是事故。

  “把兩個小組合并成一個大組,開行這樣的列車,即能減少機車的使用數(shù)量,又能提高電煤的運輸效率。”楊朔介紹,“我們這個車站不僅要做好電煤保供運輸,還要承擔部分旅客列車的調運、補水工作!

  1999年出生的胥逸是這個班組年齡最小的調車員,家住吉林省延吉市的他,每次上下班坐火車需要走1000多公里。今年是胥逸在調車崗位工作的第三年。

  “剛入職的時候,經(jīng)歷的第一個春運讓我記憶特別深!瘪阋菡f,風大、天冷,他和同事“掛”在冰冷的鐵皮車上,臉被寒風刺得鉆心痛……

  雖然惡劣的天氣給初出茅廬的胥逸來了個“下馬威”,但他仍在這里堅守著。

  10時05分,從呼和浩特站始發(fā),途徑珠斯花的客車K2014次列車正點進入車站。胥逸和同事們拿著另一套上水專用工具,提前到達作業(yè)地點。待列車停穩(wěn)后,他們迅速從水井處拉出上水管,熟練地進行補水作業(yè)。

  “這趟列車開往烏蘭浩特,全程運行歷時18小時24分,珠斯花車站是這趟列車運行途經(jīng)唯一的補水作業(yè)站。在9分鐘的站停時間里,共有9節(jié)車廂需要補水!瘪阋葸呎f邊拎起沉甸甸的水管,趕緊走向下一節(jié)車廂,“補水時間非常有限,而且在嚴寒中,上水口經(jīng)常會被結冰凍住,有時需要用熱水進行解凍處理。”

  “為了讓長途旅客喝上水,再冷的天,也要想辦法把車廂的水加滿。”這一趟補水作業(yè)下來,冰冷的水花濺到胥逸和同事的衣褲上結成了冰碴。

  記者了解到,珠斯花站共有4個這樣的班組,晝夜實行4班倒。

  談及“小班組”的新年愿望,大家默契極了:希望能在這里守護萬家燈火。(完)

編輯:張瑋
圖片新聞
  • 內蒙古鄂托克前旗:多彩活動迎農(nóng)歷新年
  • 吳明亮:以民為先三十載 熱血赤誠鑄警魂
  • 內蒙古自治區(qū)人民醫(yī)院舉辦“世界慢阻肺日”主題義診
  • 李希曉人物紀實 《探索者之歌》首映禮在呼和浩特市舉行
  • “公安部直屬機關優(yōu)秀青年”趙云強:再出發(fā) 亦是精兵強將